【課程周期】 2天
【課程提供】 培訓教材
【培訓對象】
◆課程適用于的人員:企業決策層、領導層、執行層、實施層管理人員及培訓師
◆課程適用于的行業:生產型企業、機械、電子、家具、航空、服務制造等
【課程目標】
1.從客戶的角度出發,認識價值和發現過程中的浪費,并持續消除浪費;
2.采用精益化的拉動生產系統,有效控制過程中的庫存,降低制造循環時間,提高過程的循環效率(庫存、資金的周轉率)及客戶滿意率;
3.為降低或消除過程中的非增值活動,通過降低設置時間、TPM、Poka-Yoke,生產線平衡以及目視控制,標準化作業等具體的改善方法,降低制造成本并支持拉動生產系統的實施。
【課程大綱】
一、精益起源與TPS介紹
二、精益的五項基本原則
1.價值流與價值流圖
2.浪費
3.常見的7種浪費
4.識別客戶增值與非增值(CVA & NVA)
5.看不見的浪費
6.利用價值流圖來尋找20%的浪費
7.流動制造
8.拉動生產系統
9.持續改善(Kaizen)
三、實施精益的起點—價值流圖分析VSM
1.目前狀態價值流
2.SIPOC圖表
3.Top Down流程圖
4.畫過程流、材料流、信息流
5.數據收集與前置時間(LT)計算
6.現況價值流圖示(模擬與實際應用)
7.數據在價值流圖示的應用-改善機會識別及優先排序
8.改善后的過程 – 未來狀態價值流圖示
9.什么使價值流精益
10.改善目標確定
11.沒有浪費的精益過程
12.未來價值流圖示(模擬與實際應用)
13.過程價值流改善工具的檢討(案例)
四、精益工具的應用介紹
1.5S及目視管理
(1)5S及目視管理介紹
(2)實施5S的意義、計劃、方法和步驟
(3)目視管理的應用
(4)快速換模與縮短前置時間
(5)前置工作與快速換模的價值分析
(6)快速換模及縮短前置時間的工具與方法
2.TPM改善
(1)理解OEE及計算方法
(2)如何計劃和實施TPM工作
3.拉動系統和看板Kanban,
(1)拉動式生產的支持系統介紹
(2)拉動系統設計案例
(3)KANBAN卡的使用方法
(4)庫存策略和解析批量
4.標準化作業
(1)為什么需要標準化作業
(2)標準化作業實施方法
5.Poka-Yoke
(1)Poka-Yoke概念
(2)Poka-Yoke的過程和步驟
6.生產線設計
(1)柔性制造單元
(2)精益設備的選擇
(3)員工多技能
(4)單件及小批量物流
五、精益生產評估和衡量
六、精益生產實例介紹